二十三粮】店始建于1952年,1964年被国家粮食部授予“全心全意为○人民服务的榜样”,保持至今已50多年了。
当年粮店的记忆
走○进二十三粮店,在营业窗口的上方,赫然看到“为人民服务”五个鲜红的大字,曾几何时,这几个字被写在大大小小的店堂里,而如今↓把它作为招牌悬挂于醒目地方的店铺已经很少了,因此,在这里看到这几个字,让人有一种特别温馨的感觉。
“为人民服务”是二♀十三粮店的一块“金字招牌”,当年,全市曾有40多家粮店鳞次栉比里座落在佳木斯的〗大街小巷,为片区居民提供口粮,而今,粮店渐渐淡出∩了人们的记忆,二十三粮店是那些粮店仅存的一个。
1976年,二十三粮店担负我市3000多户10000多人供应粮食任务,粮店的上级单位是¤粮管所,二十三粮店是一家国营粮店。
上︻个世纪八十年代初,二十三粮店迁到现在的位置@ 前进区和平街65号,那时,粮店经营面积仅有80多平方米,店内仅◣有柜台,左侧是一排米面箱柜,箱柜前摆着台秤,秤上放着☆接粮的漏斗,米面箱柜旁是装着大粒盐的槽子↑,接下去卐是油桶,长长的抽油器插在桶中。
在当时,粮店是仅次于电影院的热闹场所。因为掌控着粮食命脉,粮店成为社区居民的中心。
尽管改革开放已经拉开了帷幕,但在城市里,计划经济依ㄨ然左右着人们的衣食住行。特别是买粮,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是每●个月里的一件头等大事。那时,每个家庭的粮证上都写着买粮日期,开了工资,大家伙的第一件事却是买№粮,因为这时家里的粮食往↘往已经见底,急需补充。
那时,粮店里的粮是由上级统一配送的,前一天,店里缺哪 些粮要上报,第二天,粮库的装卸队便会把粮送到。工♂人们身上披着垫肩,一趟趟把成麻袋的粮食运到粮店的仓库内,粮店品种很简单,加起来总共也不超过十样,大米、白面属于※细粮,粗粮有小米、包米楂子、高粮米、苞米面等 ,极少的时候会有挂→面。
买粮是一件很辛苦的事,排队不说,好容易排到了,得先开票,等开完了票▂,付粮那儿又排满了人,还得等着,买的粮品↑种不同,要在不同的营业员那买,先称好粮的就得有人看着,所以买粮时一般都得去两口人。
买粮难,付粮的营业员也不容▓易,他们不但要到库中把成▲麻袋的粮食倒到△米仓中,每付一回粮,就得拿着铁撮子从米仓中去 ,时间一长,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。后来,二十三粮店采用了机▽械化售粮设备付粮,只须一按电钮粮食便自动从仓口流出来,省事多了。
那时,每家都有一个々粮食供应证,粮食供应是有定量的,有工作的成↘人是30斤,没工作ξ 的是27斤,如果干的是体力活,还另外给工种粮◤票,这些粮大部份都是粗粮,如果患有胃溃疡,可以凭医院开具的〓证明多领一些细粮。孩子一出生时是〗7斤粮,随着年♀龄的增长不断增加,一直涨到28斤,那时候,谁家的孩子过生日,父母绝不会忘了去粮店改口粮△数。而豆油,每个人是固定的,每个月半斤□,过节◥的时候,每人增加1两,特殊工种的每月补半斤¤油票。
这种情况下,被俗称为“粮本”的粮食供应证,就变︼得特别重要,往往被人们小心翼翼地保存起来。
粮本关系到一日三餐,除了每月买供应粮,还可领部分粮票,粮票是用买主食品□ 的,偶尔买点主食↑品,必须有粮票才行。粮票分为全国通用粮票和地方粮票两大类,如果◆出差到外省,就得换全国粮票,当时对粮票的审批极为严格,只能按出差天数发放相应的粮票 ,开具时还需要所在单位的出差证明,十斤全国粮票№要扣一两豆油。
今日的美丽嬗变
上世纪八十年代末♂期,佳木斯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有◢了显著提高,主食品逐渐增多,每月粮↓票或多或少有了结余。
那时,二十№三粮店已经开始出售议价粮,议价粮虽然价格高出供应的平价粮,但无需☆粮证,可以随便购买。
1992年5月1日,全国粮食系╱统减购放销,彻底进入市场,群众也就告别了购粮本。
1993年4月1日起,按照国务院《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》精神,取消了粮◆票和油票,实行』粮油商品敞开供应。
人们常说:“菜蓝子、米袋子,居家度日一大半①子。”放开以后的↙二十三粮店,曾经是很多居民心里的一个∑ 温馨记忆,直到现在,很多老人还对当年的二十三粮店的故事耳熟能详。
那时,二十三粮店要求员工人人做到“六知”,即知道包户姓名、地址、职业、单位、人口和口粮年盈亏。一有时间,全体职工 、营业员∑包括收款员便下到居民委去走访用户,除∏了发豆腐票、问一问粮够不♂够吃,家里有没有特▼殊情况用粮的,也帮军烈属劈柴引火,帮五保户扒炕抹墙,帮老教师烧水√做饭,帮老干部※拆被洗褥子……当时,每年度都有▽考核,当问到某委组某户时,员工㊣ 必须对答如流。那时,外地人来走亲↘戚,只要是二十三粮店这一片的,如果〗找不到,不用到派出所,到二十三粮店一问准保能找到,辖区里的人家都㊣在他们的心里装着呢。
1976年,二十三粮店在全国粮食系统率先实行了“前店后厂”式的便民经营,推出了摊煎饼、炸油条、卖豆浆,加工】玉米面面条和大饼干等服务项目,当时 ,这被叫做粗粮细做,增加主◥食品花样,只要々拿粮票,人人都 可以买来吃。每天一大早前来购买大饼干等熟食的老百姓络绎○不绝,排着长队,粮店加工面食量最大的一天接近400公斤,那时每天四点即开张营业,员工 们从付粮员一下就变成了卖主食的售货员,六点一到,准时撤摊,他们又开始回到卖粮的岗位。从早晨忙活到晚上六点,才能下班,可从↑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的,当年,因超☉时工作,他们享有“小伙食”补贴,每↑天四分钱,一个月可以多开1.2元钱。
1992年,对于二十三粮店来说,是一个分水岭,那一年粮店经历了涅磐式的洗礼。
1992年,粮食经营放∩开后◥,受冲击最大的是粮店,财政补贴取消了々,一时间,集体、个※体粮店遍地开花,多层次经销粮◤食使粮店的销售额锐减,有∞的粮店生意萧条,虽然地处闹市,但光顾者寥寥无几,个别的粮店因经营不景气,只能是“铁将军”把门,停了业,职工发←不出工资。
当时,市委市政府按市场☆经济规律▓,将全市按数字起字号的▆40多个粮店的字号一律取消,改为按地名挂字号牌匾,却惟独保持了“二十三粮店”字号牌匾。
“二十三”这个名牌国有粮店要同星罗棋布的粮油摊点在市场中》一比高低了。1993年,二十三粮店实行◆自主经营,自负盈亏。
面对严峻的形式→,经理史庆明带Ψ 领着以“为人民服务”为理念的二十三粮店人走出了一条新路。
为了方便顾客,二十三粮店于1992年就开始拆大包装,变为小∑包装售粮。
接着,拆除了已不适应形势★变化的机械化售粮设备,扩大了营业面积,从80平方扩大到240多平方米,增加了货架柜台,由过去米、面、油“老三样”不足10个品种,增加到调味品、酱油醋、小食品、生活用品五大类100多个品种。
除此之外,史庆明提出√:市场经济观念要取代计划经济观念,以前咱们是“我卖什〖么你买什么”今后就变成“你需要什么我就经营什么。”想当年,二十三粮店就有送货上门的传统,老职工 们都能回忆起当●年的情景:夏日暴雨如注,脱下衣服盖粮袋,人浇成了落汤●鸡,冬天¤风雪弥漫,过沟坎处难上难下,前拉后推。
以往粮店只为军烈属、五保户、孤寡老⊙人等有些特殊情况的用户免费送货上门,自1992年起,他们又在全省粮食系ξ统率先打出为市区内所有用户提供免费服务』的大旗,凡是打电话来ξ需要送粮的,哪 怕是一袋盐、一瓶醋,都准时々送到顾客家中。1992年,只有一台人力车,后来一台变三台,现在变为了五台机动车送粮。刚开始,送粮没有专人,都是职工下班以后送,每个员工都是送粮员,史庆明经理就长年坚︽持开车为顾客免费送粮,现在已经有了专☉门送粮队伍。
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膳食结构的改变,速冻食品备受青眯。1992年,二十三粮店把200多平方米的后厂进行了改造,上了一条国内最「为先进的速冻饺子生产线,生产20多个品种,日产量达1000公斤。他们给饺子注册为“百顺”牌商标,荣获黑龙江省著名商标,生产从投◥料、拌馅、和面到包□装,每道工序都严格把关,坚持当天进鲜料、当天拌馅,当天生产,当天出库,很快就受到市民的↘青眯;1996年又开发了新产品“百顺”牌汤圆,采用手工制作,每个▆汤圆由16克到14克,按个称重,不合格的←决不售出,馅大皮薄、个头均匀、口感好,成为了百姓餐桌上的佳品。
二十三粮店的老口味大饼干,是从1976年开始加工生产的,采用传统手工工艺,保留至今,历史悠久,很受广大消费者》喜爱。
将优质面╲粉、豆油、新鲜鸡蛋、白糖等搅拌均匀,醒发半个小时,放片成型,放入№烤箱内烤15-20分钟之后出炉,晾凉、装箱即可。
过去用的是普通面粉,现在用←精制面粉。过去用一种豆油,现在用色拉油和笨榨豆油两种油混合制作,鸡蛋必选 新鲜的,白糖@ 选用纯棉糖,不仅保留了大饼干老味道,还满足了人民健康需要。大饼干的味道让佳城百姓记忆犹新,至今还存在人民的记忆中,经常来店寻找。
时光匆匆而过,二十三粮ζ店走过了65年的历程,作为几乎与共和国同龄的〗一家老店,它已经成为佳木斯响当当的一块牌子。一进▽粮店看到的墙壁上的“为人民服务”五个大字,老百姓口碑相传,这才有了顾客如潮。
现在,你♂来到二十三粮店,就能亲身感受到这里的人性化服务,也能感受到人们购粮的变化。
步入二︾十三粮店,店里格外清爽★整洁,采用敞开式售货、挂面、米面、油制品等货物被码得整整齐齐。经营的品种包括了各类大米、专用面粉、豆油、各类杂粮等 粮食品种,包装从1公斤到25公斤不等 ,除此之外,各种百顺糕点和大饼干油盐酱醋调料等应■有尽有。
窗』口还是那个窗口,还采用当年开票售货△的方式,货票还是当∮年粮本上的样子,他们在用这种方式告诉消费者: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没有变。
1998年抗洪、2003年抗击非〓典和2011年日本核泄漏事件,市场上粮油盐价格上扬,消费▂者抢粮。有≡的粮店趁机涨价,谋取更大的︾利润。可二十三粮店时刻想着消费者的利益——保质保量不提价,敞开供应,由于这里的粮油便宜,常常 出现排队购买的现象,粮店延长营业⊙时间4 个小时,送粮员免费送粮都达到下半♂夜,满足群众购①粮需求。
“商々机要抢占,传◥统仍会继承、定位更没有变—— 服务普通大众。服务基层㊣ 大众要求我们把事做实、做细、做透,而非干大买卖,获大利润”。“顾客是衣食父母、粮店是顾客之家”、“顾客不满意就▂退货”“让您买得放心、买得舒心;买走的是称心,留下的是满意”,这些是第五代当家人史庆明经营之道。
“宁可自己千▓辛万苦,不让群众 一事为难”“让百姓吃得安全,吃得放心,二十三粮店就是为百姓做小事的——每天围着百姓的米面油盐酱醋糖转,帮助老百姓严把〒厨房关。把百姓的小事做好,让老百姓满意 ;把企业的小〓事做好,薄利多销,把自己的小事做好,做好我们每一个人”。史庆明常对︼员工说。
事大、事小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,然而不论怎样看№,史庆明心里都十分清楚:要想让二十三粮店这面红旗经得起时间的验证,经得①起市场的考验,必须低头潜心做〖事。史庆明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传递这♀样一个事实:把每一件小事都认真【做好就是大事!心想大事,手干小事,民心不可失,小事◆不可小做,大业方能昌盛。
历经风雨几十年,二十三粮店终于小事干出了名堂。
“二十三”,一个∴不大的数字,一个让人容易忽略的数◢字,甚至是一个不大让人⌒ 亲近的数字,然而,在我们这座城︻市,“二十三”,却是一个城市数字,一个品牌数字,一个诚信数字。
“二十三”因为“二十三粮店”而熠熠生╳辉。65年的风雨〇历程让“二十三粮店”同城市滋味ξ、城市记忆、城市精神、城市品牌紧紧地联系在一起。
老品牌新品种、老记忆新感觉、老故事新情Ψ 节、老红旗新彩虹,走进“二十三粮店”走进一个新♂老变化、大小和谐的▃奇妙世界。这里的一切从小事开始 ,但这里的一切又都着眼于大众。
历经60多个春秋,这面锦旗不仅毫未蒙尘染垢,诚信为民的红旗更加鲜艳夺目——有近200项奖牌、奖杯、证书、锦旗与之相伴,再创辉煌。